English

磁悬浮之争谁得益

2000-10-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张振胜 张珺 我有话说

一段时间以来纷纷扬扬的京沪高速铁路“磁悬浮与轮轨”之争已告一段落,这次出版社似乎没有了灵敏的嗅觉,按兵不动,找不到一丝想趁热出书的迹象。不论是网上书店还是几家大的书店都是查无此类书籍。但轻敲键盘,在搜狐或新浪却能找到有关磁悬浮列车的新闻2000多条。

其实磁悬浮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早在1922年德国人肯佩尔就提出了利用电磁悬浮原理与直线电机驱动相结合以形成车辆的设想。德国人于1971年研制出第一辆磁悬浮原理车。目前在试验场里,日本的磁悬浮列车已经实现每小时552公里的高速。修建同样里程的铁路,磁悬浮线路的造价只是普通路轨的85%,而且运行时间越长,效益会更明显。

据有关专家称,不但京沪线要修成磁悬浮,而且中国还要再建2万公里的磁悬浮铁路。此外,中国100个主要城市,每个城市平均需要100公里的磁悬浮铁路作为公共交通线路。除了具有速度快、噪音低、污染少等优点外,相对于每公里7亿元人民币造价的地铁,磁悬浮铁路只有1.5亿元,比高架轻轨还要便宜许多。

虽然磁悬浮铁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但许多人却无法得到更为详尽的了解,只有从报刊上得到一些零星的消息。应该说此类书籍有着比较大的市场,不仅专业的工程人员需要,普通人也有求知的欲望。但记者采访了铁道、交通、科学等几家出版社,只有铁道出版社在九十年代出版过《高速铁路概论》,里面简单介绍过磁悬浮,不过市场销售情况并不是很好。其余几家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没有出版过这方面的书籍,并且最近也没有出版的计划。

难道是出版社的市场嗅觉出了问题?但是前一段时间的许多热门话题,如《大明宫词》,在电视剧还在热播的同时,与此有关的书籍就已经摆上了书架。也许出版社是另有考虑,叫好不叫座的事情他们见多了。毕竟现在出版社也已经走上了市场,亏本的买卖他们是不会做的。

但是此类图书毕竟还是有市场的,问题是如何找准市场的切入点。如果说九十年代初中国铁道出版社遭遇的冷遇是由于市场的问题,那么如今出版社面临的只是寻找市场切入点的问题。换一个角度考虑,出版社也未必一定要把此类书籍全部做成晦涩难懂的专业书籍,通俗化或许更能招来更多的读者。比如写给青少年看的科普书系,就是以此吸引少年人的注意。成年人也同样需要接受一些新鲜的东西。一些正在研究或尚未找到答案的问题,任何人都会感兴趣的。出版社可以把此类的书籍做成薄薄的通俗小册子,做个试验。毕竟这是一个市场的空白点,如果失败损失也不会太大。

据记者了解铁道出版社现正积极地和西南交大的一些教授合作出一本新的高速铁路方面的书,现在已处于收尾阶段,如果顺利的话,读者可以在明年上半年看到这本新书。谈到出版此类图书的感受的时候,铁道出版社机车车辆编辑室的薛纯介绍说:“出版社在市场不成熟,读者面不是很广,并不能给出版社带来许多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将此类科普系列的书纳入新的规划,主要是针对读者的需要,特别是针对于一些专业性不强,只是作为了解或者是关注这些问题的读者。

如果从经济方面考虑,出版社能否与网站联姻,把此类叫好不叫座的书的电子版权卖给网站,只在网上销售,实行收费下载。这样既发挥了传统出版社组织人员写书的优势,又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入,还满足了读者的需要,可谓一举数得。

结合热点出书是扩大图书发行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文化、娱乐类图书已有很多尝试,且大多都很成功。如何结合科技热点出书,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